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妇女工作,嘉峪关市妇联着力从打造妇女工作阵地、建好妇女工作平台入手,依托社区资源,在全市47个社区全力推进“妇女之家”建设,社区“妇女之家”组建率达100%。同时,充分发挥“妇女之家”组织妇女、引导妇女、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,不断强化社区“妇女之家”功能,更好的为妇女群众办实事、解难事。
强化制度建设,推进社区“妇女之家”规范化。各社区“妇女之家”不仅在建“家”上下功夫,更是在求实求效上下力气。通过建章立制、量化考评,对“妇女之家”实行管理、规范运作。在建设上采取依托原有阵地单独建“家”、整合资源联合建“家”等形式,统一标准,规范建“家”。制定完善了“妇女之家”各项制度,建立了“妇女之家”长效工作机制,加强了对“妇女之家”的监督与管理,明确“妇女之家”的宣传、教育、培训、维权、健康服务、组织活动等功能,及时推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使“妇女之家”达到“有固定的活动场所、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”的要求。在“妇女之家”建设中推进社区妇女工作和活动阵地的有效整合,整体提升了社区妇女工作。
搭建服务平台,创新“妇女之家”工作载体。一是搭建交流平台。各“妇女之家”充分利用自身资源,积极组织成立舞蹈队、健身队、合唱团等女性文体团队和协会,开展各种联谊、比赛等活动,为妇女群众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,密切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。二是搭建培训平台。各“妇女之家”依托社区书屋、四点半课堂、绿色网吧等阵地,经常性地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、法律法规、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培训,提升妇女群众素质。三是搭建维权平台。各社区全部建立了“妇女维权服务点”,充分发挥“妇女之家”作为妇女权益代言人与维护者的作用,切实维护妇女群众权益,使妇女群众在最需要的时候感受到“娘家”的温暖。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。实施“巾帼志愿服务行动”,动员和招募女党员、女知识分子、女企业家、女干部等,组建普法维权、家教、卫生服务、空巢老人陪护、文体活动等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,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。
结合工作实际,打造“妇女之家”特色品牌。各社区 “妇女之家”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,创新阵地建设内容,打造“妇女之家”特色品牌,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。新华社区构建了具有教育型、实践型、服务型特色的“妇女之家”工作品牌,建立起“四点半课堂”、“家长学校”、“假日课堂”、“绿色网吧”、“校外图书室”、“心理驿站”、“爱心墙”、“心灵结亲”等服务品牌,为社区妇女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。文殊镇石桥村通过开展女致富带头人与留守妇女“一帮一”活动,对留守妇女中的好媳妇、好妯娌、好姑嫂及五好文明家庭、星级卫生户等进行评比奖励,激发留守妇女发家致富创业热情。昌盛社区的妇女干部积极推行一双手、二站立等“12345”工作法,实行“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业绩”窗口亮化服务模式,开展进有迎声、问有答声、走有送声的“三声”服务,有力提升了社区妇女干部形象,得到了基层妇女群众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