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县妇联根据市场对妇女劳务需求的实际,指导各乡镇妇联开展了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劳动力技能培训。至目前,全县共举办各种劳务培训46场次,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3600人(次)。
一是规范班次设置,提高培训专业性。坚持一业一训、一技一训的基本原则,以一个培训班只安排一项培训内容为基本要求,结合务工实际需要,根据妇女培训意愿设置培训班次,妇女需要什么技术,就办什么培训班,采取“小班额、多班次”的形式, 满足不同培训需求的妇女,适应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掌握层次的妇女,坚决杜绝以会代训和一班多训的现象。
二是规范培训内容,提高培训系统性。从大处着眼,针对特色主导产业选择培训内容,使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相配套,促进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;从小处着手,以“掌握和提高一项生产技能”为目标,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系统安排培训,精选确定培训内容,使培训涉及各特色主导产业,解决培训不系统、不连贯的问题。
三是规范培训重点,提高培训针对性。以务工需要和妇女需求为依据,分行业、分类别、分层次确定培训对象,广泛宣传发动,精心组织落实,做到符合各村妇女劳动力发展现状,符合不同类别需求,符合同一类别不同层次需要,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,确保培训不留死角和肓区,使每一位有培训意愿的妇女都能参加培训,消除部分群众重复参加培训,部分群众从未参加培训的现象,解决重训和漏训的问题。
四是规范培训形式,提高培训实效性。以妇女群众喜欢为标准,提高技术技能、推动生产发展为目的,由妇女按需“点菜”,专业技术人员因需“配菜”,全面开展“菜单”式培训。组织“土专家”、“田秀才”、科技致富带头人,现身说法,以农教农。发挥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,开展现场培训。加大培训“妇”字号基地,通过手把手、面对面的现场技术操作示范培训,解决重讲解、轻操作的问题,增强培训吸引力,提高培训实效性。